金融EMBA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
立即申请
手册下载
返回顶部

思考全球金融与中国的定位

发布时间:2017-02-20

 
文/曹瑄
SAIF全球金融DBA学员、
新加坡瑞德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SAIF全球金融DBA课程欧洲模块的几天行程中,与欧洲各方企业家、教授的探讨与交流,让我对全球重大事件如英国脱欧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而最大的收获则是,我认识到了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窗口。在我看来,中国当下的机遇远远大过挑战。

近来,英国脱欧一直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次欧洲模块的参访,让我们看到了英国、欧盟、德国三个不同的立场方对这一事件的态度:英国教授对于脱欧后的英国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欧洲央行的官员则认为脱欧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德国教授则更多站在学者的角度来分析得失,观点较为中立。来自不同立场专业人士的看法,让大家对于英国脱欧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有了更多角度的思考和认识。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贸易角度还是战略角度而言,英国脱欧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机遇。其一,脱欧后的英国与欧洲的贸易面临受阻,它必然会积极开辟新的贸易渠道,中国显然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其二,失去了英国的欧洲也更需要中国,势必会与中国联手。所以,脱欧实际上为中国创造了机遇。但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脱欧这一“黑天鹅”事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性。

曹瑄与德国WHU商学院教授史蒂芬·史宾乐(Stefen Spinler)

除去对于英国脱欧的探讨,国际模块中的特色讲座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拓展了对新的知识领域的了解。比如关于设计创意的讲座讲解了“设计产生生产力”的概念,教授例举的利用设计将药品嵌入可口可乐瓶罐中,借此将其成功送进非洲贫困地区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设计必须是有应用价值的,是可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而“医疗创新与科技”讲座则让我认识到英国的尖端科技对于本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此外,我们还参访了戴尔等欧洲的一些老牌企业,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企业相较于这些老牌企业而言,并不落后。基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德国较早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但德国企业本身亦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与之相比,中国起点并不晚。我认为,只要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中国企业并不会输给德国企业。

SAIF全球金融DBA的学员中,有企业家也有金融家,学员之间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也让大家受益匪浅。我们主要着眼于全球金融,根据此次国际模块中汲取的信息,结合国内的实践经验,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此次欧洲模块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定位。例如,许多欧洲国家被“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吸引,并积极加入合作。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全球视野的对外合作战略,相信“一带一路”会为中国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