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EMBA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
立即申请
手册下载
返回顶部

SAIF EMBA 2020 市优秀毕业生 | 饮水思源 突破未来

发布时间:2020-08-21

盛夏里的毕业季, 空气中传递着大家对学院和同窗的不舍与感激。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祝福,2020年的毕业生们即将再次启航,乘风破浪。

本期推送的三位2020年毕业的SAIF金融EMBA学生,在今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作为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他们在重返校园后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了更多可能,拓展了人生边界。饮水思源,两年的EMBA学习,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转变与成长?

01

鲍雨:高金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与许多人想象中的高管精英不同,鲍雨一直强调自己是个非常“接地气”的物流从业者。

用他的话说,自2015年创业以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做着最苦最low的事”,创业并不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充满鲜花与掌声,而是一次次绝望和伤痛中的砥砺前行。

尽管在几年里平添了白发与皱纹,但他似乎很享受这样的状态,“热爱创业、热爱生活”是他对当下的描述。虽然艰苦的创业消耗了他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依然挤出时间发展工作之外的爱好,听摇滚乐、运动、摄影和阅读是他业余时最喜欢做的事。

他也很少提及,自己曾在IT和咨询行业里的顶尖企业任高管多年,是普通人眼里的商界精英。

从中科大计算机系毕业后,鲍雨先后在国企、外企从基层工程师做到了中国区高管,也亲历了一些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兴衰历程。

除了做职业经理人,他也曾有过创业经历。2008年底,他带领20个人的研发团队,在张江埋头做“文本挖掘”,研究文本语义分析、自动聚类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成了“中国最早一批做人工智能的人,该产品则获得了国家火炬创新技术奖。

彼时,鲍雨对风险投资等概念还不熟悉,“闷头做技术也比较闭塞”,因此他并没有主动去接触风险投资人。但缺乏资本的助力,创新型企业很难成长,这也成了鲍雨日后想学金融的很大原因。

2015年,鲍雨选择再次创业,这次的方向是互联网+物流。“任何行业加上“互联网”这三个字听起来都很性感,但进入了之后,才发现物流是不折不扣的泥腿子的活儿“,他说道。创业初期,鲍雨选择为物流行业提供基于SAAS的云平台服务,开发了“货运中国网”平台,并获得北极光千万级的天使轮投资。尽管平台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团队们很快发现,在最接地气的物流行业,如果不扎根进最底层的司机、黄牛和货主的生态,不抓住他们的痛点,公司很难为几万亿的市场带来真正价值。


这种情况下,团队们脱掉西服、离开办公室,深扎在各个煤场、码头,混迹在司机、黄牛中,转型成了国家第一批无车承运人企业。

公司切入最底层的物流交易环节后,一干就是5年。对鲍雨而言,从原先顶着光环的外企高管到如今最接地气的物流创业者,他在巨大的落差下显得淡定又从容:“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也许我的选择不一定正确,但既然我已经做了选择,我想把它坚持到底”。

他还记得在客户的办公室看到这样一句话,“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这句话让他深受鼓舞,坚定了在物流业深耕的决心。

在一次次摸索中,鲍雨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定位与人生规划,“我原先的缺点是浮躁,知行不合一,也不够坚持,”鲍雨这样总结自己,“因此我通过重复和坚持做最土最简单的事,来克服自己的浮躁。同时,我选择来高金读书以提升自己的认知,通过向优秀同学学习,来正视自己的差距”。

2018年,鲍雨入读了高金EMBA项目,“可以说,这两三年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经历”,他回忆道。

在他看来,高金的课程对他的创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和指导,“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治理企业;李峰教授的会计课程让我对公司财务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蒋展教授的课程对我们企业的融资非常有帮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文连教授的统计课,我在课上受到了启发,将方差运用到销售管理中去” 鲍雨称。


他解释道,“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很大,但公司的销售依然实现了稳步上升,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于方差的考核方法有效地过滤了波动性。” 疫情期间,货运中国网收入逆势实现了翻倍增长,上半年收入已经突破10亿。

“我的毕业论文是以自己企业实践为例探讨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在朱宏晖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篇论文对于我们企业未来在金融产品的尝试上有非常关键的价值“。

他坦言,读了高金EMBA之后,自己的认知、眼界与看问题的视角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工作理念还是人生态度,都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过去总觉得自己在相关的领域里还算不错,但在高金学习后才发现周围有许多更优秀的同学。你的眼界提升了,阅历和交际增加了,才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谦卑。这也应了一句老话: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鲍雨说道。

02

金琰玮:高金助我驶入职业生涯的快车道

对金琰玮来说,2017年入学高金的时候,她的生活恰好处于低谷期。那时她在富国资管做销售,资管新规的出台让资管行业的传统业务受到不小影响,她一下子难以适应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

 “当时资管新规一来,很多新业务都不能做了,只有一些存量业务可以跟进。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我思忖着,也许去读书深造是最好的选择。”她回忆道。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金琰玮就作出了去高金读EMBA的决策。

事实上,她的职业轨迹与一般的金融人有些不一样。从基层的行政助理做起,金琰玮先后在瑞银证券(UBS)与富国资管等金融机构从事过财富管理、渠道拓展、机构销售、资产管理等不同岗位。用她的话说,从行政岗位转型到业务岗位的难度不小,为了尽快适应,那时的她常常自愿加班到晚上11点,力求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她在海归云集、竞争激烈的金融机构里抓住机遇、稳扎稳打,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不仅如此,年轻的她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在陌生的领域里摸索,并乐于不断挑战自己。


但到了2017年,她坦言自己遭遇了迷茫的时刻。工作上的变化令她无所适从,常常倍感压力。

“我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张红娟老师给我做了一个测试,出来的结果是我的压力特别大,无法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转型。”她说道。

她还记得,那段时间里张红娟老师经常找她聊天,鼓励她多学习了解感兴趣的领域,多参加班级活动,还选她做了班委。在组织了几次班级活动后,同学们的认可与肯定让金琰玮再次找到了自信心,有了在工作上重新定位和出发的勇气。

“在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相互影响下,我慢慢找到了学习的感觉,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她说道。

校园里的时光总是纯粹和美好的。在课堂上,严弘与吴飞教授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严弘教授对于固收和量化领域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他的每篇文章、每场论坛演讲我都不会错过”,金琰玮说。吴飞教授研究的财富管理课题与金琰玮的工作内容也十分契合,大量理论与实际案例令她颇受启发。

同学间的经验传授也不可或缺。在聊天中,金琰玮常常会观察和思考同学们的工作方法,“包括他们怎么见客户,怎么维护客户,如何拓展事业,对行业发展的观点等”。在她看来,许多优秀的同学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成功了,这带给她很深的触动,促使她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作出改变。

在高金学习的后半段,金琰玮加盟了华鑫证券,成为资产管理部市场总监和产品负责人。在此刻回望,她认为“所有的努力和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费”,在瑞银证券期间对财富管理的销售经验、在富国资产时对资管业务的管理经验让她找到了重新启程的定位,并且,她也认定了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是她职业生涯中的长期奋斗目标。

为了在券商财富管理领域进行创新,她开始将所管理的部门作为“试验田”,把在高金EMBA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券商是做经纪业务的,但我们想传达的理念是,券商不仅可以帮客户开户炒股,也能为客户打理财富。”

在她看来,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变化,单纯作为经纪业务场景、以交易服务为主的营业部正在弱化,未来,线下营业部需要承载的更多是财富管理业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有些美国的券商已经做到了交易零佣金,完全将它的重心放在财富管理上,”金琰玮说,“国内券商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力,纷纷打造券商的财富管理中心。”

在她的大力推动下,公司无论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还是员工的培训及销售服务的提供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一年后,华鑫证券资管业务的合格投资者从最初的200多人增长到近1500人。


在毕业论文里,她详细回顾了华鑫证券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的路径,其中涉及到产品体系、SWOT分析、金融分析、管理技巧等。

认真地完成论文,对她而言也是重新梳理知识框架、复盘工作内容的绝佳机会。她发现,“这些技能我平时都在用,可能执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套用工商管理的各种方法,但写论文回溯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试错与调整,最后论文答辩的结果也很不错。”

在金琰玮眼里,EMBA的课程学习是帮助她事业加速的助推器,但她在高金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并确定了自己的长期奋斗目标,这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学无止尽,EMBA毕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精彩等待自己去体验和探索。”她说道。对于职业生涯,她亦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规划,眼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继续乘风破浪,朝着下一个目标扬帆起航。

03

张浩:高金让我对下一个十年充满信心与期待

现代化的律师事务所,需要怎样的管理模式?

从研究生时期到自主创业,这是一直萦绕在张浩脑海中的一个问题。尽管律师事务所是十分专业化的行业,但是与国外的律师事务所相比,国内大部分律所还是缺乏系统的、完备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思路。

作为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张浩,在华政就读法律硕士之前,本科专业是管理学。在研究生时期,他就试图将管理知识与法律专业结合起来,围绕律所管理做一些相关的课题。在读书期间,他参与撰写了《引领中国律所现代管理的探索》、《上海律师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论著,并且,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就是中国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研究——即使放在今天,这仍然属于律所管理的前沿。

创业后,张浩在实际运营中发现,律所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其管理方式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又存在特殊性。“好的律师往往都很有个性,他们需要你去管理吗?”他反问道。与其说是“管理”,他更愿意将其称为“平衡与引导”,即通过各种活动场合,不断去引导大家接受律所的各种机制,实现文化的软性植入。

打个比方,如果律所里的两个律师遇到了同一个业务机会,那么这笔业务该视作谁的呢?在张浩看来,这是律所层面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和流程去协调的,从中也能体现出管理的价值。

除了业务机会的协调,律所的管理还体现在个人和机构品牌的打造上。比如,有的律师业务能力十分突出,但并不了解如何去做品牌和市场,也不知道如何建立个人IP。这时,律所的其他职能部门就能协助其进行市场推广,“比如,律所层面有许多媒体渠道,可以帮助律师进行内容上的输出等。”

这种文化和管理的基因在合伙人招聘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浩坦言,瀛东的合伙人招聘一般会通过内部推荐,新合伙人加入的前提就是要认可瀛东的文化以及管理制度。“我们要让新的合伙人感觉到,瀛东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发展平台,而不是属于几个创始人的,这样一来,各位合伙人和平台的粘性就会越来越强。”


为了能在前期快速发展,提高效率,瀛东的合伙人之间采用的是“股份制”,而后期优秀的权益合伙人加入,是基于老股东的份额转让或者增资扩股。顶层的股权设计按照出资比例划分,未来老股东的股份通过不断稀释,吸纳新的组织血液。

目前,瀛东一共有16名权益合伙人,权益合伙人会议就相当于律所的“股东会”,管委会就相当于律所的“董事会”,执行主任和副主任就相当于律所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管委会下又设立了多个委员会,如人力资源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青年教育委员会等等,既让律师从繁重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同时又能满足其参与律所决策与管理的需求。

毋庸置疑,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随着事务所的扩张,张浩开始思索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通过管理出效益”。他发现,不少身边的同事都在商学院学习,“管委会其他成员陆续读完商学院后的良好精神状态,也让我产生了我重回校园深造的想法”,他说道。

由于自身的业务领域为金融法律方向,并担任上海多个区级金融办法律顾问,张浩对于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贷、典当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尤为熟悉,但他仍希望对金融知识有系统化的了解,于是选择了高金的EMBA项目。“两年的学习时光里,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领略了多位资深教授的风采,也认识了很多亦师亦友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许多管理经验上的启发,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高金学习期间,张浩与同为瀛东所合伙人的冉晋于去年底共同创办了“捷案通”项目,一个专注于解决零售金融不良资产批量诉讼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冉晋与他同为高金EMBA的同学。

“捷案通”项目的背后,是瀛东所200余人的团队以及瀛东所所在的瀛和律师机构在全国200余个城市的成员律所。在此基础上,“捷案通”得以实现全国律师资源的整合,帮助解决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汽车金融、商业保理、小贷、典当等行业批量不良资产的诉讼难题。

在他看来,“捷案通”项目是将律所的传统业务与互联网进行创新性的结合,通过管理与资源整合帮助律所实现更具竞争力的价值。

“要做好捷案通项目,管理、法律及金融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缺一不可,可以说这个项目是律师业务层面的突破与创新,这也是我接下来的业务重心”。张浩表示。

目前,瀛东的权益合伙人都处于35-45岁之间,正是有拼劲、极富事业心与责任心的时候。作为他们中的一员,张浩既自豪又有些“危机感”,这也促使他保持时时学习的状态。在高金毕业的年头恰好也是他法律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十周年,“在高金的学习,让我对下一个十年充满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