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EMBA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
立即申请
手册下载
返回顶部

慈善财富同行 公益+金融能带来什么? SAIF金融E沙龙——“2017年公益金融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06-08

中国公益金融现状和未来如何?如何界定行善的效益与机缘?在家族财富管理中如何发展慈善事业?5月24日,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国际公益学院主办,国际公益学院华东校友会、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校友会家族财富管理俱乐部承办的SAIF金融E沙龙——“2017年公益金融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SAIF金融E沙龙以公益金融研讨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公益金融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专业机构参加,以期推动并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在公益金融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与会发表致辞。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邱慈观,SAIF金融EMBA校友、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在《陆家嘴》杂志主编韩圣海和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研究中心副总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程芬主持的“家族财富管理与慈善信托”圆桌论坛中,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SAIF金融EMBA校友、华宝信托总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家族财富管理俱乐部会长王波,SAIF金融EMBA校友、中金家族财富管理董事总经理李强分别发表了精彩观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欧阳群,上海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上海成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飞雁等嘉宾。

金融应该并且也能够为公益服务

会议伊始,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向与会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在传统金融领域,一般认为金融是专为经济增长提供服务的,且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富人,但事实上金融应该并且也能够为公益服务。

张春教授认为当下公益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慈善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慈善信托在家族财富传承中的运用;二是对社会发展有正面推动作用的影响力投资;三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的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更多样的金融服务。如何通过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服务?如何提高他们的财富水平,减少贫富差距?中国的很多企业和专业学者正在着手探索相关的运用领域,并且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四是社会企业概念的兴起。以前的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会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以股东利益极大化为目标的民营企业,代表传统资本主义的模式;另一种则是以国家所有、全民所有为主的公有制企业,代表社会主义模式,两种极端都存在局限性。传统国有企业固然需要改革,然而完全以利润为导向的某些私营企业也需调整,要适当关注一些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而这种对社会的关注应该如何定位,怎么平衡员工和股东之间的利益问题?怎样让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不会负重前行?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国家、行业和历史阶段来考量,而社会企业的概念就是希望从中找到最优平衡。社会企业的定位、模式,相应的监管措施以及政策支持等,都是可以研究的领域。

善经济时代,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

随后,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以“善经济、善时代——公益金融之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整个世界和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善经济时代,其根本标志是社会价值开始引领经济价值。善经济的逻辑结构是,相比人类物质需求,社会问题引领市场创造的物质财富占有更大的比例。社会问题已经从经济包袱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它还能通过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绿色金融等各种公益金融来引导金融转型。他表示,公益金融在中国大有可为。如何将社会问题产业化?如何让社会问题研究中心转化为社会企业的研发中心?这些都是未来公益金融面临的挑战。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以“中和农信---普惠金融的实案分析”为主题,分享了中和农信在公益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发展。他介绍道,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的社会企业,中和农信在20年的探索历程中坚持市场化方向,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段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目前业务已发展至贷款申请、互助服务、理财服务、金融教育,农产众筹等多个领域,并于2016年获得首个中国金牌社会企业的认证。最后他提出,“虽然中和农信已经进入了良性成熟的运营轨道,但如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100米仍然是个未解难题,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研究。”

行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邱慈观以“行善的效益与机缘”为主题,从理性和感性两个不同角度探讨了行善的机缘和入手处。她认为,行善有两套理论指导,一个是理性角度,以效益最大化为上。另一个则是感性角度,最远可追溯至孔孟倡导的仁心之当机发用。她解释道,理性的行善会聚焦效益的多寡,有效利他主义学派认为行善不能单靠爱心,而应该从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来考虑,发挥最大效益。“以KPI对善行进行量化评估,建立各种公益的评估机构,定期发布慈善排行榜,就是把理性维度发挥到极致的一种体现。”

然而,行善是一个纯然理性的活动吗?她表示,如果答案肯定,那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面对求助残疾儿童还是救助贫困儿童这类选择时,就必须透过各种计算方式去得到答案。但她同时提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急难需要急助。行善过程中,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理性规划。行善中的理性和感性维度并不排斥,可以共存。

在她看来,机缘是善行的切入点,当机缘因触动到人的同理心而带来感动,这个感动就会化成一股行善的力量。对此,她向大家列举了知名的小额信贷安信永国际组织执行长Blatchford因参加网球比赛的机缘而认识了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从而投身公益金融事业的故事,进而强调“行善的世界里必须要找到这个入手处,进而实践、履行并应机施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应该顺着机缘行善,再谈效益。”

公益金融的良性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SAIF金融EMBA校友、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以“金融可以为公益做什么?”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她首先介绍了公益金融的概念,指出公益金融是一种投资和管理财富的方式,它是投资回报和社会效应两者的结合。诺贝尔公益基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利用金融工具实现自身的持续运转;盖茨基金从改善全球不平等的目标出发,通过慈善信托的金融方式保持基金的可持续运转。两者都利用金融运转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是金融与公益结合的良好案例。

谈及国外的社会责任融资概念,杨燕青认为社会责任是公益金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表示,“仅仅把钱花出去放在慈善上,不叫做社会责任。无论对于金融业而言,还是对于企业而言,实现真正的社会责任是把这个理念放入整个经营框架和经营理念之中,放到成本核算和产出之中进行考量。”

随后,她提出了当下中国公益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的公益意识已经觉醒,但因公益组织不善理财,导致大量慈善资产实际上并未被充分管理和利用。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已经具备了社会金融、公益金融大爆发的条件,却因中国整个慈善事业缺乏良性循环而未能快速攀升。但同时她也肯定了慈善信托在中国的践行推动了公益金融的发展。最后,她指出中国公益金融的发展尚受到很多政策制约,政策的松绑和优化有待提上日程。

善用慈善信托传承家族财富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在“从愚斋义庄到盖蒂信托——家族财富传承的科学”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几位中外闻名的慈善家利用家族财富经营慈善事业的故事。刘选国认为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盛宣怀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使用慈善信托的人,因为其“财富的分配由受托人和信托监管人通过遗嘱执行,且受益方既有社会公众,也有家族成员。”他还列举了与盛宣怀同时代的两个美国慈善家卡耐基和洛克菲勒,他们通过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创了美国慈善事业的辉煌,而盖蒂信托则是将财富用于了艺术馆以及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虽然使命不同但均实现了慈善的真谛。最后他总结了三点启示:第一,信托是有财富的家族参与慈善的重要形式,相关法规的健全将会使其更有保障;第二,正确的财富观是财富传承的起点;第三,科学的财富处理和传承机制的设计需要对口专业的机构和人才。

圆桌论坛环节,嘉宾还以“家族财富管理与慈善信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发表了精彩观点。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列举了家族财富管理的相关案例,他指出在家族财富传承中,以防其后代没有接管企业财富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基金会,由这支机构参与到财富的决策、管理以及募资等各个环节。而家族财富管理中可以用影响力投资来做慈善,“不一定用慈善的方法来做,可以用投资的方式来做,追求的是能够增加社会影响,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投资方式。”如何说服客户将投资与慈善需求相结合?则涉及到项目的选择、影响力的评估等多个技术性问题。

SAIF金融EMBA校友、华宝信托总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家族财富管理俱乐部会长王波主要针对家族财富管理和慈善信托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指出中国家族财富传承的实践走在了理论之前,理论方面还需学习。其次,个体做慈善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细节,需要专业机构加以引导。对此,SAIF金融EMBA校友、中金家族财富管理董事总经理李强表示认同,他希望家族财富管理领域有更加强大的学术理论支持以及优秀的案例来教育客户,在家族规划的第一步就将慈善植入其中。此外,他还指出做慈善贵在付诸行动、坚持不懈,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为慈善捐赠营造良好的环境。王波还肯定了慈善信托的积极作用,他表示,很多捐赠者担心善款被滥用,而信托机制可以打消客户的疑虑,但慈善信托如何更好地展开还需探索。同时他也提出,家族财富传承中最便捷的方式是以现金捐赠设立慈善机构,然而一旦涉及到股权、知识产权等领域,就会遇到税收方面的诸多阻碍,这也是国家各个部门需要一起研究解决的难题。

如何推动中国公益金融的发展?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指出,公益金融能有效弥补整个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其中金融资源应遵循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捐赠模式需要创新。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则主张以教育推动公益,通过举办公益论坛来带动中国企业家关注并投身公益事业。对此上海成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飞雁补充道,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中国的慈善事业和公益金融的道路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创新。谈及金融与慈善的对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认为,“金融家可以是慈善家,慈善家转过来也可以成为金融家,所有的政治家、金融家、慈善家都在做资源配置,只不过对资源的定义不一样。”

此外,嘉宾们还肯定了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对中国慈善信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欧阳群指出,《慈善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提出慈善信托的概念,让慈善信托的机制更加灵活,运营监管更加全面。上海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唯表示,《慈善法》的颁布为为慈善信托的发起者开辟了一条更易实现的操作通道。

在当晚的“2017年公益金融研讨会”招待酒会及庆祝晚宴上,本次活动的策划发起及组织者,SAIF金融EMBA三期校友、国际公益学院华东校友会会长鲍明强做了一个简短的答谢辞,对参与这次活动的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及国际公益学院的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高金家族财富俱乐部、国际公益学院华东校友会的努力工作以及双方校友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SAIF吴飞教授,SAIF校友会副会长蒋鲲及李强、郭剑英、戈晓文、徐凌云、欧阳群、王勇、陈江等多位高金校友参加了晚上的招待酒会及庆祝晚宴,并与国际公益学院的校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也期望通过这次活动推动更多的高金校友加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在公益金融领域携手合作,践行公益理想,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