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EMBA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
立即申请
手册下载
返回顶部

碳中和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把握ESG投资机遇?-高金E讲堂

发布时间:2021-11-16

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全国碳交易市场飞速发展,碳金融市场更是前途无限广阔。展望未来绿色发展机遇,近日,高金E讲堂系列线上公开课正式推出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倾力打造的“2021引领绿色未来·中国碳金融家”项目,并邀请课程项目学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ESG30成员、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共同创始人邱慈观,以“碳中和目标下的ESG投资”为题,深刻剖析ESG市场投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少资本支出?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占比30%,总量约合11.5Gt,平均每人每年8.12吨,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6倍,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80%的碳排量都来自于工业和发电业,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四大行业分别是电力、交通、建筑和工业。如果要想进行全面的产业结构升级,保守估计也需要100多万亿人民币。” 邱教授为大家直观展示了一条异常陡峭的碳中和成本曲线,并表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不同脱碳水平之间的成本差异极大。

她谈到,相关测算表明,如果想要达到50%脱碳,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即可实现,成本投入并不算高;但如果想要达到75%脱碳,则离不开大力发展绿氢技术,此时的成本曲线往往会呈现直线上升态势;进一步达到90%脱碳,就需要发展更加复杂的碳捕集CCUS技术,可能直接导致成本激增至每年12万亿人民币;100%脱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依靠天然碳汇进行抵消。

在碳中和投资层面,邱教授做出了宏观经济学上的商业固定投资和投资学上的金融投资之间的区别。她指出,前者基本属于一级市场,是通过对结构、仪器设备和知识产权等投资来驱动实体经济的建设和资本累积,而后者则以二级市场为主,纯粹是股票之类的金融资产在不同持有人之间的转手。“ESG投资属于金融投资,但它比传统金融投资的视角更广,它不只是通过投资流程让资金增值,还希望通过资金去驱动社会往前走,扩大ESG影响力。所谓碳中和目标下的ESG投资,其实就是希望通过二级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来树立正面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资金向一级市场流动,为碳中和目标的早日达成贡献力量。”



商业固定投资,面临哪些机遇与困境?

上面讲的传统商业固定投资,包括开设工厂、设备翻新、专利研究、软件开发等等。当企业在做这一类商业固定投资的时候,不但会使得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也会促使国家整体的生产能力持续发展。

在邱教授看来,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未来这一领域的投资有望逐渐向清洁技术、能源基础设施集中,涉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氢管线基础建设、电网升级、能源储存、工业流程优化、天然碳汇投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转变。“在不断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以及使用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目前的国家电网主要还是适应于化石燃料的连续式发电,对于风电等间歇式发电的兼容性则比较低。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可再生能源对电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全国电网势必逐渐走向全面升级,从而产生巨大的投资空间与机遇。

邱教授同时也指出,目前这类投资仍面临着投资盈利性不一甚至净现值为负的巨大挑战,所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政府直接融资、碳价格机制、混搭式融资、创意合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通过合理的政策激励与引导,来驱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碳中和目标之下商业固定投资的平稳落地。

ESG投资,存在哪些策略与挑战?

所谓ESG投资,即是把ESG并入投资研究、投资决定和投资管理流程的一种投资新理念。自1970年代发端以来,从剔除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到纳入有正面影响的企业及其股东, 一共演化出了如下7种投资策略:

负面剔除法 / Exclusion

依公约剔除法 / Norm-based screening

同类最佳法 / Best-in-class selection

可持续主题投资法 / Sustainability-themed

ESG整合法 / ESG integration

积极股东法 / Engagement and voting

影响力投资 / Impact investing

除影响力投资是面向一级市场以外,其余六种均属于二级市场投资范畴。其中,负面剔除法与公约剔除法主要是在剥离石化燃料资产的同时,将投资组合形成脱碳联盟;同类最佳法通过挑选环境绩效好、财务绩效也好的企业, 形成模范生效应。可持续主题投资法专注于关乎发生“结构性改变”的可持续发展议题,譬如水资源稀缺、能源结构改善、老龄化社会化医疗建设等,並进而延伸出针对绿色债券、蓝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Sustainability linked bonds, SLBs) 等绿色主题进行投资。ESG整合法是以系统性的、一致性的方式将ESG因素纳入投资流程,而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投资人依企业的ESG表现来调整持仓比率,但却并不剔除任何企业。积极股东法则试图通过与持股公司之间在ESG议题上的沟通与良性互动,来诱导企业实现ESG方面的自我蜕变。影响力投资则是目标导向投资,针对能面对ESG挑战而提出创意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进行资金挹注,而期待能以资金推动社会前行,创造影响力。


以上这些ESG投资策略都可以应用到碳中和的情景下,视投资人的具体需求和数据的存在而定。譬如,拥有相当完整数据库的MSCI就以剔除法编制了 MSCI Ex-Fossil Fuels Index(剔除化石燃料指数)及MSCI Low Carbon Index(低碳指数),以ESG整合法编制了MSCI Low Carbon Target Index(低碳领袖指数)及MSCI China A Climate Change Index(中国A股气候变化指数)。ESG整合法对数据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编制气候变化相关的指数时,必须先将企业依据低碳转型路径进行分类,再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机遇来调整持倉权重。当欠缺相关数据时,这类指数是没法编制的。

“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并非属于彼此割裂的存在,我们去推动ESG投资,本质上就是在通过二级市场的运作,譬如高碳排股的二级市场股价的下跌,来倒逼一级市场转型升级。” 但邱教授也坦言,由于目前国内ESG投资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企业端的底层数据仍旧十分缺乏,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也非常有限,这都对ESG投资的分析研判、ESG金融产品的开发推广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展望未来,邱教授殷切期望,随着数字化转型以及大数据应用的持续蓬勃发展,ESG投资开发的土壤能够日益肥沃,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互相联动之中,激励企业主动改变,推动社会不断升级。